觀點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

中國努力降低糧食安全風險

韋爾斯利:中國早已洞悉糧食安全風險,並通過重塑全球供應鏈、推進「一帶一路」等措施,積極尋求降低風險。

全球糧食安全建構在玉米、小麥、大米和大豆四種主糧貿易的基礎上,主糧產區又集中在美國、巴西等「糧倉」地區。查塔姆研究所發佈的最新報告揭示了全球糧食和化肥貿易中顯著卻未被正確認識的風險和脆弱性,以及關鍵的實體「阻塞點」(即可能出現差池的特定港口、海峽和內陸水道)。

報告識別出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和麻六甲海峽等14個對全球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主要「阻塞點」(見下圖)。此外還包括美國內陸航道和巴西公路網等內陸阻塞點,以及巴西南部港口等沿海阻塞點。世界對阻塞點的依賴度從以下兩個事實中可見一斑:每年,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大豆出口取道麻六甲海峽,五分之一的小麥出口途徑土耳其海峽。

全球糧食貿易阻塞點
您已閱讀15%(293字),剩餘85%(16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