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如何分析中國經濟轉型?

鄒至莊:十多年來筆者在報紙上寫文章介紹和分析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向;中國經濟轉型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歷史因素是什麼?

十多年來,筆者一直在報紙上寫文章介紹和分析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向。這些文章的內容一般是比較簡單。2015年WileyBlackwell出版社出版了我寫的教科書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 3rdedition;2017年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轉型》第3版,是該書的中文翻譯本。內容不但包括中國經濟的狀況,還包括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及應用經濟學來了解中國經濟。本文利用該書的內容討論中國經濟的重要議題。

書的第一部分「歷史背景與回顧」包括:第1章「歷史的教訓」討論中國歷史各朝代與中國經濟有關的事件和它們對今天中國經濟的啓示。例如在公元前17世紀,商朝的人力資源已經十分豐富。當時出產了青銅器和甲骨文字。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已有《易經》、《詩經》和《周禮》等偉大的著作。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來經過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以至中華民國。每朝代的歷史都給我們對今天中國經濟運作的教訓。說明中國從歷史傳流下來的人力資源是中國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第2章「計劃實驗與經濟混亂」回顧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年代,計劃經濟的毛病是經濟單位失去努力工作的意願以致中國的生產效率極低。1958至1961年,大躍進運動發生。生產的方法錯誤,把生產的數量大降。估計約2500萬人死於饑荒。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發生,紅衛兵的活動混亂了整個中國社會。

您已閱讀23%(628字),剩餘77%(20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