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曾許諾要賦予英國力量和穩定。但她實際帶來的恰好相反。如果不是形勢如此嚴重的話,這一幕將很好笑。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固執地認爲,全世界都在嘲笑美國。對英國而言,全世界肯定真的在嘲笑自己: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就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啓動了一場毫無必要的公投;而其繼任者梅不惜棄絕自己的政治立場也要將這條道路走下去。這個國家看起來十分荒謬。大選還增加了「達不成協議」的可能性。有人認爲「達不成協議要好過達成一份糟糕的協議」,實際上達不成協議對雙方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
此次大選的諷刺之處是,保守黨42.4%的得票率是其自198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一比例也高於該黨在幾乎整個上屆議會期間民調的月均支持率。出人意料的是工黨擠壓較小黨派的能力,這些小黨派的得票率跌至了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事實證明,長期的反叛者、工黨領袖傑里米•柯爾賓(Jeremy Corbyn)鼓動抗議的能力令人矚目。
首相梅既失去了多數議席,也失去了權威。正如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指出的,她是一具「仍在行走的女屍」。梅如今要依靠抱怨不休的民主聯盟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她已浪費了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後可用時間的八分之一。她將發現即便可以就對歐盟的必要妥協達成一致、然後立法,按時完成這件事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些妥協中,最重要的是支付大量資金,以及同意在英歐盟公民繼續享有原有的權益。然而,除了耗費時間,再度舉行大選或許也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結果可能再次出現懸置國會。英國正處於一場大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