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法國大選

一場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對決

斯蒂芬斯:法國大選的第二輪對決等於讓民衆在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做出選擇。這種看法能在西方民主國家引起共鳴。

丟掉熟悉的標籤。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打破了法國政治的固有模式。這位「前進」運動(En Marche!)的領導人稱,他與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之間的第二輪總統大選對決,等於讓民衆在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做出一個選擇。他說得沒錯。這個見解應能在法國以外的廣大地區引起共鳴。如今,愛國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之間的分野已成爲富裕民主國家內部一條意義重大的分界線。

歐洲各地的民粹主義造反者使這一區別變得模糊。他們自稱,公民必須在忠於國家與破壞性的全球主義之間做出抉擇。這種有力的煽動使左翼和右翼的主流政黨都發生了動搖。一些右翼人士試圖騎上民族主義這隻「猛虎」。因此有了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令人遺憾的斷言——世界公民是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公民。在左翼,常見的錯誤是把任何效忠表現都斥爲仇外。

擁有歐洲政治局內人加局外人雙重身份的馬克宏與民粹主義者正面對上。無視梅非此即彼的選擇題,他宣佈自己既是一名國際主義者,又是一名自豪的法國公民。

您已閱讀25%(466字),剩餘75%(14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