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開啓經濟自由化進程近40年後的今天,仍遠未轉型爲一個完全成熟的市場經濟體。但在這一路上,它從資本主義的西方民主陣營學到了一個本領,那就是作出微小的政策變化,藉此安撫自己的國際夥伴。
中國近日在這方面表現不俗,在習近平上週訪問美國與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會晤後,提出了一些貿易自由化措施。北京方面準備取消從2003年實行至今的針對美國牛肉進口的衛生相關禁令,並對投資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外國公司解除一些限制。通過奉送川普一些貌似令人印象深刻、可在國內吹噓的勝利,中國可能希望阻止美國總統實施一些他一直威脅要實施的比較離譜的保護主義行爲。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急於避免的結果之一——川普政府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真的是沒有根據的,因此中國做不了什麼來影響美方。它真是無辜的。
中國的決定旨在製造聲勢,而實際上未必做出很大改變。有關牛肉的宣佈涉及一種高度象徵性的美國產品。而開放金融服務業的提議在現實中可能不會帶來戲劇性的不同。西方公司很可能不願一頭扎入負債沉重的中國金融體系。
您已閱讀42%(454字),剩餘58%(6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