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近出爐的中國《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匯率」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出現在2016年的工作總結中,「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第二次出現在2017年的工作安排中,「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如何解讀上述報告中關於人民幣匯率有關措辭的變化呢?在筆者看來,第一,這說明中國政府對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較爲滿意,認爲現行機制既反映了市場化改革方向,又維持了匯率穩定;第二,這說明中國政府試圖讓人民幣匯率問題在2017年逐漸淡出公衆焦點,這意味著2017年人民幣匯改不會有新的大動作;第三,這說明中國政府不會在2017年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次性大幅下跌,因爲這樣可能損害「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事實上,之所以政府工作報告在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很有底氣,這很可能是由於2016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面臨的一些重要變化。第一,與2016年上半年人民幣兌三大貨幣籃(CFETS、BIS與SDR)匯率不斷下跌相比,從2016年下半年至今,人民幣兌三大貨幣籃指數一直在94-96的狹窄區間內波動,這說明人民幣有效匯率似乎已經企穩;第二,自2017年年初以來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總體上呈現升值態勢,由年初的6.95左右上升至3月上旬的6.87-6.90左右。
您已閱讀26%(582字),剩餘74%(16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