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富管理

資產荒下的企業策略

魏立青:對於企業來說,需要掌握資本工具來武裝自己。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成爲資產荒中的優質企業。

今年至今爲止,我接觸了一些企業家,他們當中除了軍工行業,基本都說2016年很困難,而且認爲2017年會更加困難。對企業家而言,在目前的市場和資本環境下他們究竟會怎麼做,相對來說更好的策略是什麼呢?

首先需要一個可以相對公開公正反映這些數據的市場,看一下國內的市場。

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248家新股發行,同比成長13%,募資總額爲1633.56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6%。從行業來看,排名第一的製造業共有149家企業獲准發行,佔比60.1%,募資總額750.84億元,佔比約46%;排名第二的信息技術業共有41家企業獲准發行,佔比16.5%,募資總額173.64億元,佔比10.6%。上述數據並不意味著2016年製造業日子好過,而只能說明4年、5年前排隊的製造業企業終於進入資本市場了。這裏不能反映企業生存以及市場融資的真實情況,因爲IPO排隊上市的企業在排隊的時間週期裏業績不能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因此,所有通過多年排隊最終上市的企業都是「抗週期」的,而在發行環節中上市企業的發行本益比及融資規模都是企業及市場不能決定的,或者說是「配額」的,而相對應的是市場上成百上千倍的擬投資金。

您已閱讀16%(495字),剩餘84%(25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