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美關係

馬雲川普會談能拯救美國「鐵鏽帶」嗎?

劉遠舉:中美經濟利益既有數量要求,也有結構性要求。如何化解中西部選民的憤怒將是中美經濟的一個重要目標。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中美貿易關係未來的走向一直備受關注,正因如此,馬雲與普朗特的會談倍受關注。會後,在紐約川普大廈接受媒體訪問時,馬雲表示,「我們具體討論瞭如何支持100萬美國中小企業,尤其是美國中西部的中小企業,將美國農產品以及美國服務等通過我們的平臺銷往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方,我們在亞洲、東南亞的市場份額很大。美國中西部有很多優質農產品,包括李子、酒及水果等」、「同時我們也認爲,中美關係應該加強,應該更加友好」。 川普也對這次會面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馬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強調了「尤其是在美國中西部」,爲什麼要如此強調?

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地區,從19世紀後半葉起,便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汽車城底特律和鋼都匹茲堡都享譽全球。隨著時代變遷、技術的進步,機器取代了人,再加上全球一體化的興起,資本流向了工資低、工人素質高、社會穩定、基礎設施發達的中國,崗位也隨之流失。這些地區也顧名思義的被稱之爲「鐵鏽帶」,讓人聯想到鏽跡斑斑的工廠與頹廢的失業工人。這些失業的人,是全球化的受損者,工作崗位的丟失和多年不漲的工資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焦慮甚至憤怒。

您已閱讀19%(482字),剩餘81%(20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