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喬布斯

十年前的喬布斯打開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2007年,只有微軟能夠躋身全球最具價值的10大公司之列,那時人們很難想像,一家科技企業蘊藏的潛能會有多大。

蘋果公司(Apple)聯合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喜歡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但10年前當他推出第一代iPhone時,他對它的頌詞是準確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它將改變一切。」

當時的谷歌(Google)還只是一家網路搜索引擎,但從它拆分出的一家公司本週公佈了爲無人駕駛汽車打造完整平臺——軟體及硬體——的計劃。若沒有iPhone帶來的變革,很難想像一家科技公司可以進入運輸業、或設計出可以駕駛汽車四處行駛同時接發數據流的設備。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喬布斯都是倡導硬體和軟體結合的曠野上孤獨的聲音,而微軟(Microsoft)通過只主導軟體就賺得了鉅額財富。就連他當時也未預測到將從軟體和手機硬體、到數據存儲和人工智慧的一切事物結合起來所激發的潛力。不過,這是他的遺產:全知型科技公司。

您已閱讀19%(360字),剩餘81%(15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