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化

書評:信息技術與新型全球化

英國爲何脫歐?川普爲何勝選?是技術進步還是貿易導致了美國鏽帶?《大融合》一書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問題。

任何一位報紙圖片編輯都知道這個套路。如果這是一篇有關貿易的報導,與之搭配的圖片就應該展現一艘巨大的貨輪,船上集裝箱高高堆起。任何一位自由市場的業餘倡導者以及一些政府部門的部長也都知道,要想在有關貿易的爭論中取勝,你只需要引用一下比較優勢理論。

公衆對貿易和全球化的認識要麼匱乏,要麼陷在模型或實例中走不出來,而且這些模型或實例通常更多反映的是20世紀、有時甚至是19世紀的情況,而非當下的現實。鑑於貿易和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在當下被用作解釋英國脫歐、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以及右翼民粹主義在歐洲興起的原因,進行正確的分析就不僅僅是學術界感興趣的問題了。

這本來自理察•鮑德溫(Richard Baldwin)的傑作對上市時間的把握堪稱典範。鮑德溫是一位高度重視研究現實問題的學者,他是日內瓦國際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in Geneva)的教授,同時還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的主席。後者是一個頗具聲望的經濟學家聯盟。

您已閱讀21%(467字),剩餘79%(17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