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

來自2066年的歷史答卷:人性的愚蠢

懷特:爲什麼「歷史的終結」只持續了20年?本質在於人性。一些人厭倦了現狀,足夠多的人盲目地跟隨了他們。

【編者按】本文是應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邀請讀者參加其“2066年的歷史考試」而作。英國《金融時報》將從收到的170篇作品中選擇最優秀的五篇刊發(FT中文網選擇其中三篇發表)。本篇答案回答的問題是:爲什麼「歷史的終結」只持續了20年?

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前十年間最強大的外交政策工具不是武器或者外交同盟,而是一種理念。這一理念像所有強大的理念一樣簡單:一個國家只要取得經濟上的成功,便會實現自由化,併成爲國際社會更負責任的一員。這應驗了。在二十年時間裏,全世界都在趨向同一種自由秩序模式,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及大國合作。

但21世紀的巨大歷史謎團在於:爲什麼世界主要大國同時、幾乎歡天喜地地撕碎了這一秩序,開啓了一個充斥對抗、保護主義及有限戰爭的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裏,所有國家的境況都變得更糟。爲什麼「歷史的終結」——由當時37歲、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的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概念——走向了終結?

您已閱讀21%(446字),剩餘79%(16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