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市場

中國如何發展衍生金融市場?

歐陽輝、孟茹靜:中國股市、債市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但衍生品市場卻差之甚遠,這阻礙了資本市場進一步成熟。

發展資本市場已經成爲中國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進程中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政府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表達了發展資本市場的決心。近年來,中國開通滬港通,籌備深港通,向境外金融機構開放債市,而且近日中國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在北京召集多家國際知名機構座談,進一步明確外資私募入華政策口徑,都是爲了這一目的。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但衍生品市場卻差之甚遠,這阻礙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成熟。

首先,由於金融衍生工具的缺失,市場上缺少做空的工具,價格發現功能不夠完善,爲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同時機構投資者缺乏對沖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工具,導致其缺乏在大陸市場投資的信心。

其次,近年來中國開通了滬港通並同時籌劃深港通,本意是吸引境外投資以增加國內市場的體量,但大陸衍生產品的缺乏給國外機構投資者對沖風險帶來一定的限制。

您已閱讀6%(369字),剩餘94%(55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