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供給側改革遭遇阻力

黃筱婷、王穎:中國領導人曾決定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但面對社會和經濟代價,許多改革政策已偏離這一原則。

中國顯然在擁抱「供給側改革」,以減少過剩的工業產能,擺脫不良資產,原因是債務驅動成長的政策未能奏效。這一轉變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來說必不可少,但供給側改革的成效仍不明朗。

雖然中國領導人曾確立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調,但面對沉重的社會和經濟代價,許多改革政策已偏離這一原則。

最大挑戰之一是深受產能過剩困擾的重工業(包括鋼鐵、煤炭和鋁等產業)的員工安置問題,這可能牽涉到200多萬工人。有些人或許會說,這次改革比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容易推進,當時約有2700萬工人下崗。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今天的失業工人要想維持合理的生活質量,其成本遠高於90年代,當時絕大多數國企員工住的是福利房。

您已閱讀19%(294字),剩餘81%(12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