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建投書店滑雪:適應時代變化的書店纔有生命力

文化空間是一個第三空間,不是一個必需的空間。人們的精神需求會越來越強烈,也會越來越挑剔。

網路時代消費者知識結構以及社交方式的重塑、消費習慣的升級,給未來的文化空間形態帶來無限可能。在文化與投資、文化與商業間尋找結合點,成爲這一時期資本紛紛入局文化產業的動機,中國建投集團也是其中之一。作爲建投旗下經營文化出版產業鏈投資的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在北京、上海、杭州、無錫建立文化空間「建投書局」。

建投在文化產業投資的佈局是怎樣的?在實際運營中遇到過哪些難點?就這些問題,FT中文網與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滑雪(見上圖)近期進行了一次訪談,訪談中滑雪表達了對文化產業的樂觀,他認爲,知識的傳承會隨著人類的存在而延續,在未來,有精神需求的羣體會更加需要文化空間。

以下是對話節選:

您已閱讀14%(296字),剩餘86%(18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