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FT社評:香港分離運動根源在北京

本次香港立法會選舉,6名支持香港自決的候選人當選爲立法會議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北京方面的強硬態度所致。

將近兩年前,香港爆發了由學生主導的「雨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示威者走上街頭,要求獲得通過普選選出香港「特首」的權利,落實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時北京方面承諾讓這個前英國殖民地享有的有限民主。

對香港中環部分地區的「佔領」持續了大約3個月,但最終抗議者空手而回,北京方面拒絕作出妥協。然而,當時即便是最激進的抗議者,也沒有倡導香港徹底從中國獨立出來。

如今,支持獨立卻進入了主流政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北京方面的強硬態度和在「佔中」抗議後採取措施「懲罰」香港所致。昨日,6名公開支持自決的候選人當選爲香港立法會議員。這次選舉是2014年抗議活動以來香港首次舉行的立法會選舉。這6個人佔民衆通過直選選出的40個立法會席位的15%;其餘30個議席由功能界別選出,這些界別由與北京關係密切的建制派團體組成。

您已閱讀33%(362字),剩餘67%(7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