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

中國漁民在地緣政治衝突中的角色

中國沿海漁業資源驟減迫使中國漁民遠洋捕魚,不時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也許可以部分上解釋中國涉外海事糾紛。

導致中國與多個鄰國關係惡化的領土爭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中國當地漁業資源大量減少,迫使中國漁船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

每年8月初中國夏季休漁期(旨在保護國內漁業資源的禁止捕魚制度)結束不久,中國與日本在東中國海(East China Sea)的摩擦往往就會升級。同樣,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的外交和軍事角力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上演的:不斷有中國漁船在印尼和菲律賓的領海——中國外交部稱之爲中國的「傳統捕魚海域」——被扣押。

8月的第一天,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在炮竹聲中迎來了開漁季。幾天後,日本外交官就高聲抗議一支由230條艘船組成的船隊在十數艘中國海警船陪同下,進入日本稱爲尖閣列島(Senkaku)、中國稱爲「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的羣島附近的爭議海域。

您已閱讀26%(331字),剩餘74%(9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