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

如何破解對外援助困境?

狄頓:國際援助是幫受援國,還是害了受援國?破解援助困境的方法是在受援國以外做工作,並提供全球公共產品。

2014年,富裕國家向貧窮國家提供了1370億美元的援助,另外還有通過非政府組織(NGO)提供的大量資金。人們願意捐助,因爲他們覺得有道德義務去幫助那些赤貧之人。然而,我們仍不知道這些捐助對他們是幫助還是傷害,也不知道如何讓這些資金髮揮好的作用。

看上去很明顯的答案是向那些處境最艱難的人提供援助。然而,許多最需要幫助的人都生活在援助被浪費的國家——因爲戰爭,因爲他們的政府剝削本國公民而非幫助他們,或是因爲政府幾乎沒有治理能力。把錢直接(或通過NGO)交給公民,無法阻止一個強大的「壓榨型」政府。

把援助交給貧窮國家的好政府可以發揮作用,但有能力的政府有其他(通常更好)的選擇,如從國際資本市場獲得貸款。無論什麼性質的政府,大量援助流入都會讓領導人脫離人民的需求,讓他們變得像坐擁礦山或石油收入而無需公民合作的獨裁者。僅在非洲,就有十多國政府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外國援助。

您已閱讀23%(384字),剩餘77%(12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