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是通道,還是障礙?它使得同一種文明內部的思想、人員和貨物能夠往來流動?或者說它是一座島嶼要塞的壕溝,一道將敵人、不受歡迎的來者以及不公平的經濟競爭隔絕的防線?
這取決於你看問題的角度,不是嗎?雖然我的祖先來自不列顛羣島,但我是以一個加拿大人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的。當加拿大人眺望大西洋對岸時,他們看到的是一個被稱爲「歐洲」的地方,他們眼中的歐洲是一個整體——從都柏林到杜布羅夫尼克、從倫敦到華沙的一切地域。許多英國人會覺得這種想法很奇怪。那些在6月公投中支持英國退出歐盟的人士稱:「把我們的國家還給我們。」不再受法國人、德國人或是布魯塞爾官僚的干預;讓前來找工作的波蘭人、立陶宛人、羅馬尼亞人走開;遠離更爲強大的全球性力量——近幾十年,這些力量席捲了所有發達經濟體,造成工業就業崗位流失、並以自由貿易的名義取消保護性關稅。
退歐運動還成功利用了人們的懷舊情結和一種英國例外主義的優越感,而留歐陣營在這方面無所作爲。將英倫諸島與歐洲大陸分離的地質運動被用於解釋幾千年來完全不同於大陸思維的「島國」思維的形成。退歐派強調,英國人爲發展貿易、建立帝國曾放眼世界各大洋,而且很大程度上由於未受到吹遍歐洲各地的專制主義、不容納異議及意識形態等危險之風的影響,英國成功地確立了自己的制度和價值觀——議會、法治、崇尚中庸之道(moderation)。
您已閱讀14%(587字),剩餘86%(36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