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已經幫忙毀掉了英國過去六位保守黨首相中的五位: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愛德華•希斯(Edward Heath)、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約翰•梅傑(John Major)以及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這種結果並非歐洲的本意。
當卡麥隆2005年成爲保守黨領袖時,他希望保守黨停止對歐洲「喋喋不休」,以便集中精力應對選民的真正需求。儘管公投結果決定退出歐盟,但不同於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決定了安東尼•伊登(Anthony Eden)的政治遺產,卡麥隆的政治遺產不大可能由歐洲來界定。
2005年,保守黨危機四伏。他們不再是天然的執政黨,已經連續三次在大選中失利。他們的支持者主要是老年人、以及社會地位和居住地穩定的人。少數族裔、學生都厭惡他們。自1997年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領導工黨贏得壓倒性多數席位以來,保守黨在高校畢業生比例高於平均水準的選區已經失去了優勢。截至2005年,保守黨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已滑至第三名,落後於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正如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所指出的,保守黨已被很多人視爲「討厭的黨」。
您已閱讀29%(530字),剩餘71%(12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