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

吳建民命題:中國如何做受人尊敬的大國

孫興傑:中國崛起不僅是實力,更需要得到尊重,而這就需要溝通和交流,回到吳建民所投身的「外交」的本意。

週末上午打開WeChat,在「國際問題研究學者」的羣裏,有學者發了一條訊息:「經覈實,吳建民大使在武漢因車禍不幸去世。」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因爲WeChat羣裏有成員在前一天還遇到過吳大使。但後來,這一訊息也得到了官方的確認。隨後,大家都沉入哀傷之中。

其實「大使」,只是吳建民先生擔任的諸多職務之一,但在卸任後,大家還是願意尊敬地稱他爲「大使」。在中國當前的媒體和學界,吳大使被習慣性地稱爲「鴿派」,但筆者認爲,這個稱呼並不能完整地概括他的身份,吳大使更是一位旗手式的學者和外交家,在當前中國外交研究與實踐轉型的時刻,吳大使的聲音尤爲可貴。

筆者只是在幾次公開學術講座中聆聽過吳大使的報告,具體內容已經忘卻了,但是他標誌性的笑容依然歷歷在目。外交,原本被認爲非常「高大上」,但是在吳大使看來,其根本不過是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多爭取朋友和諒解而已。他一直推動的一門學問就是「溝通學」,這也道出了外交的全部祕密。

您已閱讀26%(396字),剩餘74%(11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