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

FT社評:如何應對中國的廉價鋼鐵產品?

面對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歐美政府的最佳選擇是審慎並有限地使用針對獲補貼進口產品的貿易救濟措施,應注意經濟某一方面的扭曲不應給其他方面帶來弄巧成拙的影響。

多年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一直困擾著全球製造商。最近,他們的抱怨(特別是針對中國,尤其是針對鋼鐵)變得更爲嚴重。塔塔(Tata)擬出售位於威爾斯南部塔爾伯特港(Port Talbot)的虧損鋼廠,這讓鋼鐵價格下跌以及全球產量過剩的問題顯露無疑。

產能過剩無疑是一個嚴重的全球現象,我們很難反駁一種觀點:獲得鉅額補貼的中國製造商是一個主要原因。然而,即便在中國責任也廣泛分散,因此我們幾乎不可能想像任何一項經過協商的協議會大幅降低全球產能。因此,除非其他國家的政府希望對陷入困境的鋼鐵公司進行成本高昂且無休止的(而且可能是非法的,特別是在歐盟)國有化,否則最佳選擇是審慎並有限地使用針對獲補貼進口產品的貿易救濟措施。

本週,中國針對美國不斷發出的抱怨展開回擊。美國抱怨稱,中國肆意擴大工業產能,並以很低的價格把鋼鐵傾銷到美國市場。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提出了一個有幾分道理的觀點:部分產量擴張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鼓勵投資以促進經濟成長的結果。他還提出,儘管中國承諾將關閉過剩產能,但難度比看上去要大:很多決策(包括提供補貼貸款)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您已閱讀43%(469字),剩餘57%(6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