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到達貨幣政策的極限了嗎?沒有。中央銀行的藥箱仍是滿滿的。不過,更激進地使用舊療法,或者使用全新療法,都會產生政治、金融和經濟風險。更糟糕的是,這麼做無法解決高收入經濟體面對的一些更大的難題。因此,在理想世界中,貨幣政策不應繼續是「唯一的選擇」(經濟學家、投資經理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所著《唯一的選擇》(The Only Game in Town)的書名暗示,當前情形恰恰如此)。遺憾的是,我們並非生活在理想的世界裏。在現實世界中,央行必須繼續充當我們的首選醫生。
各國央行已正確地採取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進的療法。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央行都把短期干預利率設置爲接近零的水準。自1995年以來,日本央行(BoJ)一直把利率維持在這麼低的水準。自2009年初以來,美聯準(Fed)和英國央行(BoE)一直採取超低利率政策。到2013年,歐洲央行(ECB)也開始跟進,儘管動作太晚了。
這些央行還通過量化寬鬆——日本央行則採取「量化兼質化寬鬆」(包括延長所購資產的期限)——大幅擴大了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與美聯準一樣,英國央行已停止購買資產。但是,英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相對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已達其史上最高。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目前仍在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參見圖表)。
您已閱讀23%(554字),剩餘77%(18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