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營改增改革應避免「滿身補丁」

周浩:營改增已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中國是少數在金融業推行增值稅的國家,多數銀行已開始叫苦。服務業營改增,核心問題是如何對服務進行定價。

【編者按】財稅是經濟立國之本,伴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在2016年全面推進,其難點與效果如何?對於中國經濟結構乃至制度結構有什麼影響?FT中文網近期聚焦營改增專題,歡迎關注,編輯事宜,聯繫[email protected]

號稱過去30年來最重要的稅制改革 「營改增」,已經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中國金融行業已經開始此項改革。在全球主要國家中,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在金融行業推行增值稅的國家。

這似乎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中國金融業在全球範圍內不能算處於「領先行列」,一般而言多數涉及金融體制的改革,往往會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但在稅制改革上,卻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超前決心。很明顯,希望通過改革減輕稅負、達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是快速推進「營改增」的關鍵原因。

您已閱讀21%(336字),剩餘79%(12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