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麥子的記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農人期盼風調雨順,麥穗飽滿,玉米棒子碩大,年年有一個好收成。我從記事起,就知道糧食的重要——喫不飽飯的人,大都有一張愁苦的臉。

初夏時節,北京常刮怪風,恣肆張狂,頗有幾分街頭吹口哨少年的放誕。城裏人關緊門窗,躲進熱鬧的影片世界逍遙去了,我心裏卻惦記起故鄉的麥子。麥熟的日子裏,農人最怕風和雨,老天爺一發脾氣,到嘴邊的糧食就泡了湯。

要喫白饃白麪,全靠一年裏最重要的收穫——小麥。

去年秋收之後,農人播下麥種,施肥、灌溉,伺候麥苗過了冬,春天除草、澆灌,施肥,眼看著它娉婷起身,把大地織成無邊無際的綠毛毯。灌漿,抽穗,腰桿粗壯,腦袋日見豐碩,麥芒修長、尖銳,一天天由青而黃,最後渾身金燦燦,撐滿了天空。杏兒黃,麥子熟……麥子熟了,麥子說熟就熟。

您已閱讀15%(255字),剩餘85%(14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