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汽車業

誰將成爲未來汽車業贏家

何馬克:汽車行業未來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夠更好、更快、以更低成本的方式瞭解客戶需求,並能把客戶的需求轉化爲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企業。

汽車世界近些年不乏新話題,谷歌汽車日前剛完成了第1千萬英里零事故的自動駕駛測試。特斯拉斥資50億美金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斯帕克斯打造超級鋰電池工廠。其它一些非傳統汽車製造商,如比亞迪、法拉第未來汽車也正在進入智慧汽車市場。汽車工業的顛覆性變化正在發生,不僅侷限西方市場,而是正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發生。

中國主要的汽車廠商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製造商,它們同時也是網路公司,甚至財務投資者。中國網路三巨擘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在大力佈局移動互聯、智慧汽車行業並加大與傳統汽車製造廠商的投資與合作。根據公開資訊,這幾家公司在未來幾年將有超過1200億人民幣的投資進入電動汽車,自動駕駛,車載網路,數位化服務領域,以及海外市場的運作。另外,比亞迪投資80億人民幣正在建設兩個新的電動汽車生產廠(分別位於長沙,青島);長安汽車正在組建「智慧汽車研發團隊」,投資50億人民幣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而百度已經向共享出行的網路計程車公司Uber投資了6億人民幣。

新晉的市場參與者的出現正在打破傳統汽車生態系統的平衡。除了著名的特斯拉,中國汽車廠商,譬如比亞迪,目前在電動汽車銷售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位置。此外還有康迪電動汽車,也正在把汽車製造、銷售的傳統商業模式積極轉向爲以客戶爲中心的模式,具體聚焦在:汽車產品/服務;與消費者互動/管道兩個方面。

您已閱讀17%(571字),剩餘83%(28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