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

Why we’re reliving the 1970s
世界重回1970年代


庫柏:鮮花、旗幟、手寫紙條——紀念恐襲遇難者的場面讓很多西方人聯想起1930年代。但我卻覺得,眼前的世界更像經濟低迷、政壇怪象叢生、恐怖主義猖獗的1970年代。

The other evening I visited the impromptu monument outside Maalbeek metro station, where 16 people died in last month’s Brussels attacks. It’s becoming a familiar European sight: flowers, flags and handwritten notes spilling over a barrier.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我拜謁了布魯塞爾市中心馬爾比克(Maalbeek)地鐵站外臨時搭建的紀念碑,上月發生的恐怖襲擊導致地鐵站內16人死亡。這已成爲歐洲常見的一幕:鮮花、旗幟、手寫紙條擺滿了柵欄周邊。

您已閱讀4%(338字),剩餘96%(74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