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重工業反彈的隱憂

中國重工業反彈爲經濟轉型和消費部門擴張爭取了時間,但是,工業部門利潤反彈是刺激政策意料之中的結果,表明中國經濟仍然依賴於固定資產投資。

在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週期階段,任何數據序列的企穩都應該是好訊息。因此,有成長應該是更好的訊息。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發佈的數據表明,1月和2月的工業利潤(合併公佈以消除春節日期的影響)同比成長5%,爲18個月來最快增速。食品和紡織相關行業的利潤成長強勁反彈,其他一些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大的行業也如此,包括化工和大多數機械和設備行業。

這一訊息有好有壞。從積極的方向說,重工業的反彈爲中國經濟模式向服務業和消費相關行業的轉型提供了喘息空間。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略高於三分之一的家庭消費,對抵消重工業成長放緩的意義仍然不大。消費相關行業在吸收鋼鐵等行業削減產能所產生的富餘勞動力方面也並不處於有利地位。今年初,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預計,關停過剩產能將導致約200萬工人下崗。重工業反彈爲消費部門的擴張爭取了時間。

您已閱讀49%(386字),剩餘51%(4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