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寶能

換個立場看「寶萬之爭」

子桐:現階段媒體對「寶萬之爭」的報導中,存在一個預設立場,且其很可能是情緒化、不符合現實的。在該事件更加撲朔迷離、利益格局愈加混亂之際,觀者不妨換一種立場來分析這次紛爭。

籌劃很久之後,萬科請來了深圳地鐵,宣佈與其戰略合作,後者擬以400億至600億元人民幣資產注入的方式成爲萬科的股東。作爲與此交易及其任何相關方沒有利益關聯的業內人士,我的第一判斷是,這個舉措難以通過萬科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同意。

判斷依據有三:一是,這麼大當量的交易,其方案的設計將非常複雜,表決起來也就很困難;二是,雖然先前有媒體被告知「深圳市委常委會已經同意」,但這樣一個巨量、複雜的交易方案很難在短期內設計出來,也讓人難以相信負有守土之責的深圳當局能夠如此快速決策;三是,以萬科現有董事會的格局及其行事方式,董事會恐怕不會歡迎一個如此巨型的股東。

但是,據我的觀察,多數媒體對此訊息的報導體現了一種「歡欣鼓舞」的態度。這也延續了「寶萬之爭」前半場的總體輿論情緒。顯然,多數記者編輯都很喜歡王石,把他當做職業經理人的楷模、企業家的標杆。在他們的報導中,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預設立場:王石過去是、現在和將來也都應該是萬科最佳的掌舵人;萬科管理層「緊密地團結在」王石周圍,與他共同進退;任何外來者都是不講規矩、不受歡迎的「野蠻人」,需要被不惜代價地掃地出門。

您已閱讀30%(474字),剩餘70%(11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