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場上,勝利和失敗之間的差距往往很小。對德國運動品牌Adidas(Adidas)來說,運動場外的利潤率太窄也是個問題。2010年,該品牌的商業計劃要求到2015年實現11%的營業利潤率。本週四發佈的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實際只達到6.5%。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任該公司執行長的羅思德(Kasper Rorsted)有好多工作要做。
第一步顯然是出售其高爾夫用具子公司——Adidas泰萊梅(TaylorMade)高爾夫,其在2015年期間銷售下跌了13%(按不變匯率計算)。其未來已經受到評估;基於在美國上市的高爾夫球具公司卡拉威(Callaway)的估值,泰萊梅應該能賣得8億歐元。然而,雖然有足夠多的正當理由出售泰萊梅,但它只佔Adidas銷售的5%,所以處置這塊業務對利潤率的影響有限。出售另一個業績表現不佳的業務部門銳跑(Reebok)效果會更大,但銳跑的銷售和利潤至少還在成長,而且跟整個集團更不可分。
更加耐久的結果將來自削減運營成本。Adidas的毛利潤率跟美國同行相似,但運營層面的利潤率更低。假設其較高的行銷支出(相當於銷售的14%)神聖不可侵犯,那就只能對餘下的大約49億歐元其他成本動手。Adidas稱這部分成本今年將會下降。它們必須得減少:它們相當於2015年銷售的29%,而耐克(Nike)的這個比例是22%。
您已閱讀60%(556字),剩餘40%(3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