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滙豐銀行(HSBC)放棄把總部遷往香港而留在倫敦的決定,除了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房地產代理和焦慮的英國政府官員外,應該不會有誰感到意外。這家銀行聲稱自己的戰略重點仍在亞洲。若果真如此,它應當考慮在董事會成員的組成上反映出這一側重。
亞洲仍是推動這家銀行盈利的引擎。2014年滙豐經調整稅前利潤的64%來自這一地區,比上一年上升2個百分點。自董事長范智廉(Douglas Flint) 1995年進入董事會以來,亞洲利潤平均成長逾8%;歐洲的可比數據是4%。滙豐已宣佈計劃,擬將其2.5兆美元資產負債表的大約六分之一重新部署到亞洲,尤其是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進一步利用那裏的成長。
儘管倚重東方,但該行的19名董事中只有兩名亞洲籍人士。兩人都是非執行董事。其它擁有大規模亞洲業務的金融機構,區域代表的比例也同樣很低。稅前利潤70%來自亞洲的渣打(Standard Chartered)銀行,董事會15名成員中有3名來自亞洲。亞洲佔去年整體營運利潤三分之一的保誠(Prudential)集團,只有1名亞洲籍人士。
您已閱讀60%(465字),剩餘40%(3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