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潮的債務陰影

許多自身負債累累的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在海外大舉收購資產,是因爲有中國政府的資金支持。如果這種支持減弱,那麼被收購的公司可能會面臨被母公司「抽血」的風險。

發起迄今最大一宗中國企業境外收購案的中國化工(ChemChina),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大軍中的一員。這支大軍中的企業都負債累累,卻引領著「中國公司」(China Inc)的海外資產收購,其收購行動的財務可持續性引起了外界的質疑。

分析師表示,中國化工和其他多家實施了中國部分最大海外投資的公司都負債極高,若不是得到中國政府的資金支持,這些收購將很難完成,或者代價將高得難以承受。

出價438億美元收購瑞士企業先正達(Syngenta)的中國化工,其財務狀況十分糟糕。去年第三季度,中國化工的淨虧損達8.89億元人民幣;總債務達到1565億元人民幣(合240億美元)。2014年底,該公司的債務達到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9.5倍,國際上的標準是,債務達到Ebitda的8倍就算槓桿過高。

您已閱讀22%(348字),剩餘78%(12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