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A股暴跌錯失「有利」時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蘇培科:A股此次並未踏準有利節奏,反較美股喪失相對優勢。監管層應儘快提高能力,否則不但把握不了關鍵的有利時機,還會讓宏觀決策更被動。

2016年中國股市迎來「開門綠」,僅兩週上證綜指就暴跌了近20%,A股綠化率大幅蔓延,市值快速蒸發逾10兆元人民幣,一個剛出生不到一星期的熔斷機制被迅速叫停。而本週一早盤上證綜指更是一度擊穿上次股災的最低點位,投資者信心幾近崩潰。

上週末,「低調、久未露面」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借2016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深刻總結反思股市異常波動的經驗教訓,他認爲這次股市異常波動充分反映了中國股市的不成熟,包括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適應的監管制度等,也充分暴露了證監會監管有漏洞、監管不適應、監管不得力等問題,必須深刻汲取教訓,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對於此次股市暴跌,監管部門確實應該深刻反思。A股市場本來就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環境,投機氛圍嚴重,且其在半年前剛剛經歷了一場雪崩,市場信心還未完全恢復,監管政策和監管方式應該格外注意市場的一舉一動。可惜監管部門並未意識到和預料到A股市場的這一輪巨幅調整,事先並未對限售股「解禁令」採取分流措施,直到市場暴跌之後才倒逼證監會對大股東和董監高減持行爲規範。

您已閱讀23%(476字),剩餘77%(15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