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路

「網路主權」的國際背景與中國網路特色

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理事曹辛:美國政府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爲中國「網路主權」觀提供了外部依據。但網路主權所基於的國家利益是否是民衆利益,又是另一個問題。

上週,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強調「網路主權」概念時,他一定已經知道了這樣一件事:

本月11日,某大國駐北京大使館邀請歐盟、德國、法國和日本駐華大使在北京開會,就幾天後召開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相關情況進行交流。會上該國代表表示:中國政府特別重視這次會議,提前通過很多管道傳達了對各國政府代表團參加(會議)的願望。據筆者瞭解,該大國在會上表明瞭自己「不參加會議」的立場,並就這一立場在會上與其他國家進行了「交流」。

最後的結果是,除南韓外,發達國家政府代表全部缺席烏鎮大會,甚至這些國家的那些真正世界級的網路大佬也很少有人去參會,並且看不到任何妥協、折中的處理方式。

您已閱讀16%(293字),剩餘84%(15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