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TPP

TPP條款:中國國企改革的可行範本?

越秀金控集團蘇亮瑜、劉曉忠:TPP國企條款的核心是爲市場「競爭中性」訴求提供製度性框架,這與中國國企改革目標不僅不衝突,而且是中國改革的重要承諾航向之一。

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2個成員國達成協議滿月之後,11月5日紐西蘭、美國等相繼發佈TPP協定全文,這一共有30章2000多頁的協議,再次在國內激發起新一輪庖丁解牛式條分縷析。

不論是對協議全文進行適應式解讀,還是對沖式規避,抑或批判性借鑑,火藥味已有所寡淡,曾經在國內流溢的冷兵器式思維沒能矇蔽決策層的理性思辨,這在當前中國正加快推進的國企改革中得到了印證。對於TPP協議全文,除數字經濟的條款、投資人與地主國投資爭端(ISDS)等內容吸引眼球外,對國企設定的新要求和豁免條款設定等也同樣受到重點關注,因爲TPP的這些規定被看作是爲中國加入TPP的障礙。

塑造競爭中性

您已閱讀8%(290字),剩餘92%(3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