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正如高盛(Goldman Sachs)發現的那樣,造假行爲肆無忌憚。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簡稱:中金公司)在其招股書上將品牌遭盜用列爲近50項風險之一。它還提到了員工行爲不軌的風險,或許這是項更切實的風險,因爲它正在調查自己的一名香港員工違規處理客戶賬戶的問題。
這家中國投行希望在此次招股中籌集至多9.33億美元資金,其中九成將通過新發股份籌集。該公司市值將大約爲30億美元。與最近香港的許多首次公開發行(IPO)一樣,其中一半股份已被認購:4.65億美元的股份將由10個投資者購得,這些投資者包括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移動(China Mobile)與寶鋼集團(Baosteel Group)的母公司,以及在香港上市的惠理(Value Partners)和美國保德信(Prudential)的子公司。
投資者很可能會對剩餘的股份感興趣。中金公司發展迅速;利潤在2012年至2014年間成長了近三倍。同期,股本回報率成長近兩倍至14%。到2015年6月,股本回報率進一步成長至24%。儘管按2014年的利潤計算,中金公司的本益比爲18倍,並不便宜,但按2015年上半年的年化利潤計算,本益比已降至9倍(不過要記住,投行的利潤在一年裏很少是均勻分佈的)。高盛的本益比剛好10倍,儘管它的成長和回報更爲疲弱。
您已閱讀69%(570字),剩餘31%(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