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Solid growth is harder than blowing bubbles
中美打噴嚏,世界經濟怎麼辦?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過去美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現在中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也感冒。今天的世界經濟已經失去最後一個重要的需求引擎。未來幾年,全球需求將更加疲軟。政策和思維都必須適應這一現實,從現在開始。

It used to be said that when the US sneezed, the world economy caught a cold. This is still true. But now the world economy also catches a cold when China sneezes. It has lost its last significant credit-fuelled engine of demand. The result is almost certain to be a further boost to the global “savings glut” or, as Lawrence Summers calls it, “secular stagnation” — the tendency for demand to be weak relative to potential supply. This has big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economic risks.

過去有句話講,美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這句話依然正確,只是現在還要加一句:中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也感冒。全球經濟已經失去最後一個重要的由信貸助長的需求引擎。幾乎可以肯定,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儲蓄過剩」,或者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所說的「長期停滯」,即需求相對潛在供應偏向於疲軟。這對全球經濟風險有重大含義。

您已閱讀9%(654字),剩餘91%(68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