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

打擊中緬非法木材貿易的契機正在當下

緬甸薄弱的森林施政能力以及地區權力衝突使得非法砍伐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調查顯示,若想有效治理緬甸非法砍伐,首要任務是杜絕從緬甸到中國的非法木材貿易。

2015年新年伊始,緬甸軍方突襲了由地方武裝實際控制的克欽邦內一砍伐現場,逮捕了155名中國公民。這起在當時看似是混亂的權力爭鬥中的偶然事件,如今應當被重新定義,成爲中緬雙方真正合作打擊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貿易的轉折點。

令很多當地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起抓捕以及後續戲劇化的審判和大赦會釀成一起全球矚目的外交事件。在克欽邦伐木或運輸木材的中國工人稱,追捕和暴力事件堪稱家常便飯——一名常年在緬甸運輸木頭的雲南籍司機回憶說,他曾看到幾個湖南伐木工不幸踩到了地雷,「被炸得粉身碎骨」。儘管被諸多中國木材商形容爲「血汗生意」,許多中國勞工爲求生或者致富,仍孤注一擲甚至舉債入緬。在上述實行抓捕行動的山頭,據報道當時有至少1600名中國公民在附近山頭進行作業。

事發後,中國媒體將這些被捕的勞工渲染爲緬甸政府與民族政治團體之間爭奪資源和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因「非法砍伐」而被捕的中國人實際上確是「非法砍伐」的受害者之一,緬方沒能對從事非法活動的主要團伙進行懲罰。在新近發佈的一份報告中,EIA詳細描述了藏匿於鎂光燈之外、操控中緬陸路木材貿易的個人及其商業網路。在混亂的表象之下,這些網路構成了分工明確的供應鏈,依靠腐敗、金錢和監管的缺位將緬甸木材暢通無阻地運入中國。這種非法木材貿易每年價值數億美元,而在緬甸被捕的中國勞工,則是利益鏈上最底層的一環——例如一位被捕司機的日工資不到50美元。

您已閱讀31%(597字),剩餘69%(13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