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關於故鄉的幾個關鍵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那些鳥雀棲息的松樹不見了,我曾佇立其下,仰望樹梢撐開的天空,渴望有一粒松果落入嘴中。

【玉米】一瞅見昂揚的玉米,心裏就踏實了許多,這纔是秋天。土地喚起昔日的記憶,播種、成長、收穫,每一個季節都與特定的景物相連,植物的芽、莖、枝幹、花朵和果實,春夏秋冬的明暗、色調、聲響,滲入身體,時常在某個瞬間復活。自童年到少年的記憶,使我對物候異常敏感,在某個季節若不能見到相應的作物,心裏就會隱隱不安,我知道那些麥子、玉米、油菜、棉花和苜蓿,已經紮根於心田。農人撒在阡陌間稀疏的高粱,即使被砍掉了頭顱,也令我喜悅。

【演戲】母親辭世三週年,按照老家風俗祭祀。熱鬧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有二:歌舞或秦腔。前者受年輕人喜歡,後者擁躉多爲老人。其實,留在農村的青壯年極少,大多在外勞作。舅舅請了寶雞有名的角兒,唱的是名劇摺子戲,臺下卻僅有稀稀拉拉二十來位老者。一個在旁邊溜達盯著手機影片的小夥子說,他聽不懂戲文,因而無法產生興趣。地方戲曲衰敗至此,令人傷感。小時候,母親經常用秦腔戲裏蘊含的道理教導我們,比如《三滴血》對親情的讚美,《秦香蓮》對見異思遷男子陳世美的撻伐,《牆頭記》對老人無人贍養悽慘晚境的揭示等等,……可以告慰母親的是,弟弟們都很孝順,父親日子過得舒心,眉頭舒展。前兩日,母親入我夢裏,音容笑貌宛如生前。

【蹭】弟弟在老家接入了無線信號,一到夜晚,便有年輕男女蹲在宅子周圍,鬼火閃爍,他們在破解密碼,想蹭網省費。有意思的是,侄兒設計的密碼非常複雜,他們往往無法在手機上完成輸入。上墳祭奠母親時,一背銃老者騎自助車尾隨而至。知情人稱,此爲專業放銃者,十里八鄉誰家有喪事,此人都會適時現身墓地。這天,他先念叨了幾句臺詞,緊接著連放三響,隨後便高聲呼道:「吾爲汝等助力,炮震四方,孝子大款何在?香菸酒錢伺候!」據說,此公每次必收五十元方纔罷休。主事人賞了錢,他就噠噠而去,趕赴另一處幡旗飄飄之處。

您已閱讀46%(747字),剩餘54%(8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