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抑制中國股市投機要避免矯枉過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蘇培科:在市場極度恐慌情況下采取非常規手段來抑制市場的投機套利是有必要的,但A股好不容易纔建立起對沖機制,不能因打擊過度投機套利而使市場重回單邊時代,否則無異於因噎廢食。

剛剛結束的這個假期,業內對中國A股市場以及股指期貨市場未來走勢的討論異常激烈。中金所在「關掉股指期貨」的呼聲下提高了保證金標準、大幅提高了日內平倉手續費、加強對股指期貨未交易賬戶和異常交易賬戶的監管,想以此來抑制股指期貨的過度投機行爲和限制高頻程式化交易。

在市場恐慌的情況下采取非常規手段來抑制市場的投機套利行爲是必要的,但建議徹底關掉股指期貨市場是不理智的,A股市場好不容易纔建立起對沖機制,如果因爲一些個別賬戶投機套利而關閉整個市場、讓中國股市再回到「單邊」時代,無異於因噎廢食和休克療法。現在監管部門應該做的是吸取教訓,儘快堵住制度漏洞,嚴厲打擊惡意做空和投機操縱市場的機構,讓規則和法律來約束市場的違規行爲,簡單粗暴地關閉市場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實,對於槓桿和做空機制也不要太緊張,尤其去槓桿宜緩不宜急,這輪股市暴跌就與暴風驟雨式的去槓桿有關,現在監管部門不應該過度強化去槓桿和打擊場外槓桿,否則去槓桿造成的資金缺口將是阻止市場快速復甦的重要障礙。畢竟槓桿和做空機制本來是一種工具而非萬惡之源,只是A股市場在使用的時候分寸和火候把握的不好,但不能因此而矯枉過正和因噎廢食。A股市場之所以如此大起大落,其實並非因爲做空機制過度,反而是因爲現貨市場做空機制不足,讓市場形成了單邊走勢,於是被一些善用股指期貨等做空機制的內外資機構充分利用了而已。要想讓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短期穩住市場信心是必要的,但不能違背市場規律和逆勢而爲。相信在穩住市場信心之後,高層決策部門會意識到這些問題,應該會及時糾正的,所以也不用太過擔憂,現在應該是樹立信心和尋找好投資標的的時機。

您已閱讀36%(684字),剩餘64%(1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