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準(Fed)首次加息時間臨近,中國決定允許人民幣貶值,這與今年1月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搶在歐洲啓動量化寬鬆之前採取行動有相似之處。其他國家放棄匯率錨定的先例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歷歷在目。上世紀90年代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歷告訴我們,匯率錨定強化且事實上加劇了金融週期。資產價格往往過度升高,導致宏觀經濟失衡,最終通過災難性貶值才得以糾正。
中國的情況與上述例子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近十年來,人民幣對美元以及其他大部分貿易伙伴國貨幣一直在升值,該趨勢具有低波動性和高可預測性的特點,極大地刺激了投機。外資往往僞裝成貿易流量或直接投資流量,避開資本管制進入房地產市場。2008年後,中國企業又開始在海外大舉借貸。
除非是在國際收支流動相對平衡時期的某一時點解除匯率錨定,否則這樣做會往往會釋放出以往被抑制的所有波動,該貨幣還往往會朝著與當地央行一直髮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過度變動。與亞洲上世紀90年代時的情況相似,中國這次的情況是,本幣匯率現在明顯走弱。
您已閱讀32%(448字),剩餘68%(9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