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嚴管無法帶來高效誠信的金融體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一連串金融新政均出臺於A股危機之後,可見政府對風險噤若寒蟬。無論是P2P還是衆籌,一個最大的管理原則就是風險可控之後再發展。

中國法律終於嘗試保護民間借貸。

前兩天去某個省會城市,外地人很多視之爲淘金之地。見到一個漂亮的年輕人,神情有些憔悴。他涉足於高利貸鏈條之中,被騙走了全部身家。他只是中間一層的掮客,下游的人找不到已無蹤影的跑路客,也全部指望他來償債。年輕是他的本錢,還可以東山再起。

類似的故事在東南西北聽到不少。民間高利貸鏈條類似於資金傳銷鏈條,從上到下各個階層的掮客吸入資金,發放到那些資金鍊就要斷了的企業家手中,以最大的風險換取高額利潤。

您已閱讀12%(211字),剩餘88%(1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