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帶一路

如何在歐洲推動「一帶一路」?

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理事曹辛:中歐對「合作共贏」的期望值差異導致「一帶一路」歐洲部分一度難推動,但中法之間以合資、合營形式實現合夥牟利的方式,似乎可撬動歐盟。

去年,當筆者和圈內的朋友討論「一帶一路」在北線、特別是在歐洲的困境時,頭腦靈活的圈內朋友建議說:「問問他們(歐洲官員),大家搞合資公司,合起夥來掙錢行不行?」「一帶一路」北線的歐洲部分,確實曾經很難推動。

不過上週結束的李克強總理訪歐,使事情有了不小的變化。李對歐洲的此次訪問,其最大的收穫不在於中國和歐盟共同發佈的《聯合聲明》,而在於中法共同發表的《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以及李克強一提出來就受到歐蘭德總統熱烈響應的「中法共同基金」。因爲它折射出了中國落實「一帶一路」規劃必須遵循的一個方法論,這就是以合資、合營的形式讓渡部分利益,繼而實現合夥牟利的原則。

實際上,「合作共贏」是中國向世界提出「一帶一路」規劃後一直強調的理念。可是歐盟以及歐盟核心國家在相當長時間內對此反應並不熱烈,甚至利用各種在它們看來合適的機會放話反對。這說明,中歐雙方對「合作共贏」的期望值以及內容是有差異的。

您已閱讀11%(393字),剩餘89%(31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