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

亞投行:雙贏的中國-歐盟關係

史志欽、齊思源:雖然美國不歡迎歐盟國家加入亞投行,但這並不會導致歐洲犧牲其在亞洲的核心經濟利益。亞投行將會成爲中歐雙贏的合作機會。

2015年3月,英國、法國、德國以及其他歐盟國家聲明將作爲創辦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這項由中國領頭的多邊倡議將會爲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建設項目提供資金。這三大歐洲國家均爲G7成員國,這些國家的加入讓很多評論員深感驚訝。不過,在全球化時代,身處全球供應網路中的國家加入促進世界經濟成長與貿易往來的倡議也在情理之中。套用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名言,政治與經濟就像一張紙的正反面,密不可分;一方受損,另一方不可能完好無損。亞投行對於歐盟與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都頗具裨益。

亞投行爲中國與歐洲帶來的經濟利益

大多數遇到經濟困境的歐洲國家都非常支持亞投行,因爲該項目擁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將歐亞經濟聯繫到一起。這也是爲何這些國家會選擇參與亞投行的成立過程。如今,歐洲的核心機構——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在北京建立了辦事處,似乎準備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的投資合作。當然,歐盟國家的行爲都經過戰略考慮,他們希望可以參與構建銀行規則,而非僅作爲中國主導機構的旁觀者。中國樂於看到這樣的發展,因爲中國希望獲取歐洲發展項目融資以及如何確保高環境保護標準的相關經驗知識。

您已閱讀18%(533字),剩餘82%(24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