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A股「政策性」救市?

中國政府對A股暴跌的反應,是對其經濟改革形象的一次考驗。此次管理層對市場的干預行動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顯示出中國政府依舊擔心,任由市場力量解決股災會引發失控風險。但這也將令其市場化改革議程面臨爭議。

週日晚,中國投資者屏息等待著一個重要的股市線索。在整個週末的48小時裏,他們已經消化了由政府支持的券商及基金管理協會發出的令人鼓舞的聲明,這些協會傳遞出的信號是,他們要扭轉中國股票價格三週來的大跌。

但一些分析師認爲這些信號有點含糊,他們希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國家機器——比如中國證監會(CSRC)甚至國務院——發出更加權威的支持市場的表述。

一個較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那就是習近平會恪守兩年前一份歷史性的中共中央檔案闡明的承諾,讓市場在經濟的各個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一承諾在習近平精心打造的公衆形象中處於核心位置。這個形象理應讓他的國家乃至全世界相信,他是一個矢志變革的強人——就像鄧小平那樣——擁有推行艱難的經濟改革所需的權力和意志。

您已閱讀23%(320字),剩餘77%(11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