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BC

分析師:中國救不了滙豐

滙豐行政總裁歐智華在宣告「轉向亞洲」時提到,與香港有密切經貿和地理聯繫的珠三角是潛在成長點。但分析師表示,在華外資銀行面臨的種種監管障礙,將限制滙豐在中國的成長潛力。

滙豐(HSBC)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轉向亞洲,尤其是中國南方。但分析師表示,外資銀行在華面臨的種種監管障礙,將限制該行在中國內地的成長潛力。

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許多銀行家都擔心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的外資銀行會壓垮它們的中國同行——他們反覆提到「狼來了」,就表明了這種擔憂情緒。

結果,移師中國的外資銀行卻成了待宰的羔羊。儘管中國經濟迅猛成長、國內銀行利潤飆升,但包括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花旗集團(Citigroup)、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以及滙豐在內的外資銀行,卻被阻礙成長的繁雜法規搞得焦頭爛額。

您已閱讀22%(317字),剩餘78%(11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