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

美國爲何能對國際足聯下手?

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圍繞著國際足聯的風波,似乎表明,美國仍然能對國際組織發號施令。中國未來有可能發揮類似的影響力嗎?在某種意義上,這要看人民幣是否能夠成爲與美元比肩的全球儲備貨幣。

現在是美國司法系統與國際足聯(Fifa)比賽的中場休息時間。上半場,美國方面率先取得驚人的領先優勢,出人意料地逮捕了國際足聯幾名主要「球員」。但世界足球管理機構用一個挑釁性的扳平球予以了回擊——選舉受到懷疑的塞普•布拉特(Sepp Blatter)連任主席。(根據最新的訊息,布拉特已經宣佈辭職——編者注)

這場比賽的最終結果將引起全世界範圍的興趣,而且感興趣的將不只是球迷。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譴責此番逮捕國際足聯官員是美國濫用權力的又一例證。普丁的反應說明,圍繞國際足聯的鬥爭分明已成爲測試世界政治領域一個核心問題的事例:美國仍強大到足以在國際組織中發號施令嗎?或者,這個唯一超級大國對全球性機構的控制力下降了嗎?

當然,國際足聯是一個專業領域的組織。但關於西方是否仍然掌握著終極權力之類的問題,可適用於更加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全球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這在爲世界經濟體系提供聯接作用的非政府組織中也日益成爲一個問題,包括處理銀行間國際金融轉賬的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以及負責監管網路的網際網路名稱與數位位址分配機構(Icann)。

您已閱讀29%(541字),剩餘71%(13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