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上半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首個五年任期近半,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第二屆任期也已進入下半程。就在此時,中美關係這「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語)卻出現了多年來罕見的窘境:一方面,兩國在諸多全球性傳統合作領域穩步推進,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進展;但另一方面,美國高調介入中國與亞洲鄰國在東海、南海的海洋領土爭議,並且兩國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籌建過程中的較量也日趨公開。這些本非雙邊關係核心的區域性話題以「喧賓奪主」之勢,迅速成爲中美兩國間的爭議焦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在合作領域的重要成就。
3月初,美國知名國際關係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中國即將崩潰」的驚人言論,激起兩國外交關係學界和媒體界一輪曠日持久的辯論。剔除互相指責「冷戰思維」、「霸權心態」等空洞的激烈言論, 這場辯論仍舊見仁見智、不失精彩。但是,在雙方隔空喊話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兩國官方和學界甚至對「中美關係怎麼了」這一基本問題的答案都難以達成共識。如美國知名中國專家夏偉(Orville Schell)所言,美國國內「對中國持友善態度的核心利益羣體」已經不復存在,而中方對此卻似乎無動於衷。而美國在東海、南海爭議中選邊站隊,支持幾乎所有與中國有爭議的國家,則被中國認爲是冷戰心態作祟,加強對華包圍圈。
爲了把這場「隔空喊話」引向關於中美關係前途的更有建設性的對話,FT中文網與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在線雜誌ChinaFile合作,邀請了中美兩國多位知名國際關係學者和觀察人士撰稿,詳盡闡述他們對雙邊關係現狀與走向的觀點。我們希望以這種互相回應,彼此答疑解惑的方式,促進兩國學術與政治精英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和關注點,澄清誤解與迷思,重新建立共識。在這一系列評論文章之外,我們還將選登兩國公衆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和留言,以饗讀者。
本專題英文版刊登於 ChinaFile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