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超市裏,問題往往在於選擇太多而不是商品短缺。在中國,對零售商本身的選擇就已把消費者寵壞了。6400億美元食品市場的誘人前景令銷售商排起了長隊。而按照歐睿(Euromonitor)的預測,今後五年期間該市場規模還將成長四分之一。
前景或許是光明的。然而眼下本土和外國零售商正處於痛苦的激烈競爭之中。就在本週,華潤創業(China Resources Enterprise)宣佈將把其非啤酒業務賣給其國有母公司華潤控股(China Resources Holdings)。在啤酒業務以外,零售業務及與之相關的物業佔了華潤創業營收的三分之二。該公司此舉似乎是在零售業認輸。就在去年,華潤創業還曾整合樂購(Tesco)的中國超市業務,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合併後這家英國食品零售商仍然持有該合資企業五分之一的股份(最近樂購對其所持股份進行了部分減記)。根據歐睿的數據,合併後的實體雖然是市場領軍企業,卻也只有3%的市場份額。話雖如此,該合資企業的疲弱業績仍拖累了華潤創業後來的業績。
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年的家樂福(Carrefour)也處境艱難。在過去8年裏,中國對家樂福總營收的貢獻比例已經從3%成長一倍至6%。然而,去年這家法國食品零售商遭遇了至少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在華營收同比下滑(跌幅爲2%)。其中有機銷售額下滑了6%。今年第一季度,這一趨勢進一步惡化,同店銷售額下滑13%。家樂福稱,當前中國處於一種「節儉」的大環境。
您已閱讀78%(614字),剩餘22%(1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