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帶一路

亞投行本不應該如此「火熱」

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林:無論從中國內部改革的挑戰,還是外部提供公共品的能力來看,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成立都是被動成分更多,且未來投資的風險和地緣挑戰更大。

截止到接收新意向創辦成員國的日期,一共有52個國家申請或表示願意加入中國創辦的亞投行,坦率的說,恐怕連倡議者本身也似乎沒想到會有如此衆多的申請加入者。如果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亞投行的成立和未來,「羊羣效應」也許就不會表現的如此明顯。

亞投行本是突破國內改革瓶頸的被動之舉

理解亞投行的成立,首先要理解當下中國和亞洲的經濟發展背景。看清楚了這個背景,就會知道亞投行的成立,以及「一帶一路」的提出有更多的被動成分,而並非是爲了主動挑戰和打破世界的金融乃至政治格局。

您已閱讀8%(226字),剩餘92%(26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