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金融環境的變與不變

無論是對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還是對內改革利率政策,中國政府開始努力將市場力量引入金融大環境。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國銀行業依舊揮之不去的國企味道。

今年早些時候,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警告稱,拆分摩根大通會給中國的銀行取而代之留下可趁之機。在除規模以外的衡量標準上(中國工商銀行(ICBC)的市值已經與美國最大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持平),這一論斷似乎有些牽強:一個國有實體怎麼可能取代受利潤驅動的堡壘般的自由市場企業?

中國的政策能提供支持。中國正着眼於海外擴張。自1999年以來,「走出去」政策鼓勵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最近又加上了「新絲綢之路」計劃。該計劃旨在刺激中國與亞洲鄰國的貿易和投資,應該會帶來多個得到中國國有銀行支持的大型地區性基建項目。

中國政府還在把人民幣推向海外。去年,中國四大銀行(工行、中國銀行(BoC),中國農業銀行(ABC)和中國建設銀行(CCB))的跨境人民幣交易量增加。中國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國銀行,人民幣跨境結算額成長了三分之一,至8500億美元(該行的國際結算總額爲3.9兆美元)。

您已閱讀61%(425字),剩餘39%(2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